===CIE色度学系统=== ==历史和基础== 在19世纪早期,在人眼有三种细胞去感知颜色。同时也知道两种光有着不同的光谱但是可以产生相同的颜色(同色异谱)。推测每个锥细胞都有着与R,G,B相对应的光谱灵敏度,或与对立色相对应的灵敏度,W/BK,R/G和Y/B。同时锥细胞的光谱灵敏度也被知道,但是一个颜色可以通过结合三种原色去匹配。\\ 大约在1930,Wright和Guid做了独立的视觉实验,使用R/G/B三原色获得颜色匹配函数,而这个结果就作为了CIE色度学系统的基础。观察者通过2°的圆形裂缝去观察,他们的任务是调整三原色使它们的混合视觉上匹配呈现的可见光谱。使用435.8nm,546.1nm和700nm去做这个实验,如图1所示。这是RGB相对强度的曲线在每个波长去匹配单色光。1931年,CIE把这些结果作为一个标准,RGB颜色匹配函数表示为`r(l),`g(l),`b(l)。1931,CIE把RGB颜色函数转换成XYZ函数,这样就消除在`g(l)函数负值的影响,等于1924CIE光谱发光效率曲线函数V(l)。这是从RGB颜色匹配函数一个简单的线性转换,最后的结果,如图2所示。\\ {{ http://ydadmin.rdbuy.com.cn/ueditor/php/upload/image/20230802/1690944253621486.png }} {{ http://ydadmin.rdbuy.com.cn/ueditor/php/upload/image/20230802/1690944263577535.png }} 图2就是所谓的CIE1931XYZ颜色匹配函数表示为`x(l),`y(l),`z(l)。在这些颜色匹配函数中有着两个重要的假设:第一,没有外界干扰,只能使用窄的视场角(2°)。第二,光的相加性(Grassmann’s 定律)是假设的。理想观察者的颜色匹配特性与颜色匹配函数相对应,并且有着2°视角及满足Grassmann’s 定律,我们称之为CIE1931标准色度观察者。实际上,这样的观察者可以应用的视角可达到4°。在1964年,CIE定义了第二个标准颜色匹配函数,是用于10°观察的,表示为`x10(l),`y10(l),`z10(l),作为1931标准观察者的补充。这个被称为CIE1964补充标准色度观察,可以用于视角大于4°的。 ===三刺激值=== 通过使用颜色匹配函数,光刺激任何光功率分布可以用以下三个数值: {{ http://ydadmin.rdbuy.com.cn/ueditor/php/upload/image/20230802/1690944298299294.png }}